海南与东北
一
近期在海南呆了几天,经海口到三亚再到万宁。北方的四月还在春寒中,而海南的四月已是夏日里的炎炎了。从辽阔的南海吹来的风, 摇曳着椰林和蕉叶,这个时节,是海南盛夏前舒畅时光里的末尾了,晚上可以不开空调地安然入眠,白日里在不毒辣的阳光下到海边畅游也不感到寒凉。中国地域的辽阔,给人们奉献着所想要的气候,我不出国门地从北国来到热带的海南,由衷地为祖国的辽阔感到自豪。
海南是旅游热地,记得年初春节,从海南北返的游客,因海峡天气变化,大批滞留海口,让海口交通涌堵,机票价格狂涨,也一票难求。海南的旅游城市,尤以三亚闻名和游客集中,气候比海口更舒适,而海口则要潮湿得多。
过了天去三亚,在大东海的海边附近住下,五分钟即可到海边走走。清明节里的海滩,已是人头攒动,有不少外国游客。蓝天挂着骄阳,骄阳熏着暖风,岸边摇曳的椰树映衬着波浪涌动的碧海,人们或泡着海澡,或躺在沙滩上日浴,孩子们在海水里嬉逐欢闹,好美的三亚海湾。
再到万宁的石梅湾,入口处躺着巨大的"海南最美海湾"的牌子,这是华润地产海湾项目展示区。与三亚相比,这里天更高,水更蓝,沙更净,而游客还很少。最惬意的,是沙滩边上有间“凤凰九里书屋”,书店屋内外摆有休憩阅读的桌椅,既使不买只看,也不会有人过来干涉,可以选过书来,在微风中坐下静心地阅读。
休息时与一对老年人攀谈,听口音便知来自东北,男子从一汽退休,他们在万宁购买了住房。他们喜欢这里的气候,同一个小区里的,不仅有东三省的,还有河北,内蒙,山东等省过来的老年人,都是奔着海南气候而来。他们说再过几天要回东北了,下月海南会很热,回东北避暑,十月份再来海南。这是候鸟式的生活啊。这时,从不远处的几颗椰树下传来合唱的歌声,飘荡在这石梅湾的海岸。歌声字清腔正,估计也是北方人了。
海南的北方人,以为多,万宁是这样,三亚更是这样。在三亚,隔三差五就能遇到。一次坐公交,车上七八个人,从口音知道三四个是东北的。所住公寓的隔壁,便是一位哈尔滨老太太的家,与她闲聊中,她说她最喜欢这个位置,离海边又近,五分钟就到,气候净爽,虽是海边但没有湿气,选来选去,选中了这个房子。
民间戏言三亚是黑龙江省三亚市,也为实情,三亚随处能听到东北口音,在中,又以黑龙江人为多。看到东北饺子馆东北菜的招牌,出租车站,向你问话的司机是,坐公交,意外的是司机操着东北口音招呼乘客买票坐好。当地人说,三亚可能有几十万之众,但又明言告诉我,他们不喜欢。
二
在海南的故事能引起很多话题来,但选择海南,看上的是这里的环境气候。海南已是东北老人集中养老一个地区了,享受着自由的晚年,可谓一种幸福。而幸福者也有不幸福的时期。
南下三亚潮,是历史时期的特有现象,很难说这些的是与非,如同祖父和太祖一辈背井离乡闯关东相似,所不同于前辈们的,今天下海南是主动寻求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象前辈人迫于生计冒险闯关东了。
来到海南的,先期多数是在下岗潮中的企业人员,他们为国企改制做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被下岗了,拿着买断工龄的补偿金,万里之遥地来到海南,赶上的是海南在经历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的低房价,他们的到来,为海南房地产的复苏带来了资金注入了活力,购买了住房。国企的经历,相对来说他们的素养比较高,但夹杂其间来海南做生意的其他,则参差不齐,有的将东北文化的某些习(也许这些习在东北实属正常)带到海南,在与海南当地习相碰撞的时候,发生大大小小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通过几天的接触,以及当地人给我描述的某些差异,海南人相对静,摆摊做生意的,是坐在那里安静地等着顾客上前,而则会大声叫卖,或者主动上前招揽顾客。在三亚,车站开出租的,开饭馆的,开旅店的,是居多,多数服务行业由垄断着,起因是发展起步时,这些接待性的服务行业,比当地人有语言上的优势,因为游客基本都听得懂东北话。
不论怎样,在海南,己是海南社会的组成部分,他们在为海南的发展贡献着。而海南完全接受,可能需要时间的融合。双方先互为尊重,更要入乡随,更多尊重海南人的习,毕竟海南还是以海南人为主体。听到的几个故事中,说三亚人讨厌,某些的不良作为也让三亚背负了许多负面形象。前期有报道说三亚发生当地人与几个互殴的新闻,随后出现了"把赶出三亚"的偏激口号。
有幸福的,就有认为不幸福的,当地人常抱怨涌入抬高了三亚的物价,感到生活很不易。听一位东北老人讲,三亚物价高是实,但当地人可享有当地政府的某些补贴,虽然买了房,却不能取得三亚的户籍。
作为不同两地的群体,是不能一概而论某个群体是好是坏,偏激不利于谦让融合。
三
说到下海南,绕不开东北的经济问题。去海南,常见的理由是海南气候好,适合养生养老,他们感到到海南后东北常犯的病,没多久就好了,身体特别健康。但深层的原因,恐是东北经济振兴不济所带来的吧。
东北气候比较寒冷,但并不是不适于生存。东北不仅物产资源丰富,而且四季分明,并非常年冰天雪地。东北是中国的珍贵宝地,是矿藏屋,是粮库,是工具箱。我们中国人没有任何一点点理由不爱我们自己的东北。想当年,日本侵略者侵占东三省后,大量向东北移民,先后有一二百万的日本农民以开拓团名义向东北殖民开发,他们俨然已将我们的东北当成了他们自己的新家,还有工业,东北重工业的底子说明日本侵略者很重视对东北的经营。日本投降后,我们将侵略者直接用东北资源和中国劳力建造的工业拿回来,作为了新中国发展工业的重要基地。新中国建设时期,不断对东北加大投资扩展项目,东北为新中国的工业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人们赖于生存,有自然条件之外,还有社会条件。那时的,千千万万的工人、农民没有嫌弃东北气候寒冷,还有外省的建设者们志愿来到冰天雪地里,一道把东北大地真正当成了家园建设着,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流淌下温热的汗水,涌动出身上火热的干劲。工人爱厂如家,农民和知青辛勤耕作,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都是诞生于这片沃土之上,无须说在钢铁、煤炭、石油、汽车、机械这些领域里的奇迹了,他们将久埋于东北大地的热量挤挖出来,奉献于从一穷二白走出来的新中国。他们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全留在了东北。不仅东北,在西北戈壁滩上,在西南三线建设的深山里,不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多么恶劣,建设者们都当成了家,“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那一代人的行动和志气。
东北最辉煌的时期,那里的工厂和工人最集中。记得学生时代,教科书说中国城市数量和城镇人口最多的省是哪个省?是辽宁省。那时感到如果做一名辽宁人,该是多么骄傲。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大片大片的土地等待开发。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为屯垦戍边,开荒拓原,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哈尔滨人曾骄傲地向我介绍说,黑龙江农场大到惊人,播撒农药是用飞机播撒,一路开过去一趟要开二十多分钟。东北大地,让中国竖起的是中国工业的脊梁,捧满的是中国的饭碗。东北,是最不应该衰落的。
有时历史总是要开一下玩笑,但这个玩笑却是带着泪花的。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最北的东北满是下岗潮,最南的海岛到处是房产泡沫的破灭。两个失落的命运,隔着千山万水,没有挡住不愿再呆在伤心地的南下海岛买房或创业,历史就这样让与海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东北振兴计划提出好多年了,好像东北的振兴起色并不很大,突出的现象仍是口外流比较严重,黑龙江尤甚,是人口外流大省。经济振兴,除了资金之外,首要是人口,没有人口的稳定和增加,即使资金充足,也难以实现振兴。观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无一不是人口聚集区和人口流入地。如果口持续外流,,也会影响到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将会是一个遥远的目标。
东北如何振兴,首要考虑该如何留住人口,缓解和停止人口外流。下海南的现象显示,好像离开的首先原因是气候寒冷,第二个是适逢东北与海南的机遇巧合。人脱离组织和经济单位的模式后,变成了市场经济里的自由身,解除了束缚,这时是否也从某个角度体现了东北汉族人口的农耕民族的本性呢?如果继续再证明这一点的话,东北地区还将继续南流,不止海南,包括关内各个省份,如此则东北形势危矣。
要真切解决问题,如东北寒冷地区,以及其它老少边穷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就必须首先解决人的归属感。如果一个人有了温暖的归属感,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优劣则在其次了。
相应的海南作为一些的第二故乡,要放弃狭隘的地方主义,包容和接纳,融为一体。应该说,没有大量的包括在内的大陆人来到海南,海南的发展是不会如此之快的,随着第二代的生根,人地两分的矛盾也将逐渐显露出来,是需要海南各地政府主动面对的一个矛盾。
四
呆在海南期间,恰逢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召开和海南庆祝建省和办特区三十周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南发展的总抓手就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也是海南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最强的比较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海南规划了新的宏伟蓝图。
地处祖国边疆最南端的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战略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新的蓝图规划下,海南将迎来新一波的发展浪潮。但需借鉴的是,海南的发展最终要靠实实在在的旅游业支撑,做好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建设新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旅游推动海南的新发展。旅游业的兴旺也将推动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归结到底,海南发展的核心产业是旅游业,而不能再是房地产,九十年代的惨痛教训殷鉴不远。
从近些年来三亚等地出现的天价宰客等现象,映出海南对建设国际旅游岛还有无限的提升空间,而住在海南包括在内的大陆人,以第二故乡的感情,与海南人一同爱护海南,维护和树立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形象。在这完稿之时,听说海南的股票在纷纷涨停了。
2018年4月16日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欢迎关注李旭之的《当代评话》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关注社会,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开拓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