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如期来临,、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的公益慈善好声音——
脱贫攻坚
许家印: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要从产业做起
(全国、中慈联理事、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
“目前,我们国家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有8万个贫困村,有2500多万家民营企业,如果每300家企业当中有一家企业去帮一个村,那么就可以实现村村有企业帮扶。”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恒大集团在贵州毕节10个区县投入110亿元,派出了2100多人的扶贫团队,要帮助100多万人实现脱贫。
“通过两年多的帮扶,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帮扶的企业要派出一支懂管理、懂技术、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扶贫团队,而且这个团队必须与当地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形成强大合力,才能把脱贫攻坚的任务做好。”许家印说。
许家印表示,扶贫一定要做好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和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方面,恒大要帮助毕节打造我国西南部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移民搬迁扶贫方面,恒大在今年年底前将完成18.4万贫困人口的移民搬迁。此外,在教育扶贫上,恒大建了几十所学校,还有医院、老人院、儿童福利院、职业技术学院等等。
卫生
朱永新:改善3-5岁儿童营养 社会力量不能缺席
(全国、民进中央副主席)
“儿童营养事关国家未来。在我国,3—5岁年龄段的儿童处于营养干预的‘空档’。”
我国于2011年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特困地区6—12岁在校儿童,2012年起实施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6—24月龄的婴幼儿,然而正处于大脑发育、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的3—5岁儿童却被忽视了。
朱永新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全国性跨部门的儿童营养改善协调机制。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手、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及其各地相关机构,因地制宜,设定区域性儿童营养改善目标。
他建议,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创新的方式开展营养支持与干预。建议以全国妇联、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全国性社会组织、团体为平台,社区、街道办、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为依托,广泛吸纳非营利机构、研究机构、企事业机构参与,因地制宜,从多维度、多角度解决儿童营养问题。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安利公益基金会等公益机构联合开展的“为5加油——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目前已覆盖7个省市1.7万儿童,经中国疾控中心评估,已参与该计划地区的儿童生长迟缓率从17.6%下降到8.1%,总贫血率从37.6%下降到29%,儿童营养改善成效显著。
杨宇飞:我们需要更多临终关怀志愿者
(全国、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人比较忌讳谈死亡,病人临终治疗存在这么几个误区。一是儿女为了尽孝心拼命救治,二是不跟病人谈死亡,病人既不知道自己的临终时间,也不能从容面对。”
杨宇飞表示,他去过世界50多个国家,参观了很多大型医院,感触最深的是有些国家的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或姑息治疗)做得很好。安宁疗护的目标是减少患者临终前的疼痛,消除对死亡的恐惧,让患者能够相对平静地和家人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人们的理念不是延长病人的生命,而是尽可能让病人“走”得有尊严。
杨宇飞认为,安宁疗护除了医生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护理人员和志愿者。他建议,目前我国一是要在政策层面推动建立生前预立医嘱制度,二是要建立配套设施机构,让临终关怀的人群有专门的医院可去。这样的特殊医院实际上不是以医生队伍为主,它是以护士、护工志愿者、心理康复师为主。
环保
王超英:虐待动物法律责任需要进一步研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针对于近来频发的虐待动物事件,王超英表示:“我们有一部法律叫畜牧法,对于农场动物的生存环境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有关的饲养者对于动物的生存环境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但社会上还有一部分法律规定不够充分的地方,就是所谓的宠物,这方面也一直有声音主张要求立法的,一些地方也在探索这方面的地方法规,但是在国家层面的立法,现在为止还处在研究和探讨阶段,还没有形成最大的共识,可能一时半会看不到实质性的进展。”
他表示,从社会公德的角度,每一个动物饲养者都有爱护自己饲养动物的义务,有这方面的责任,任何遗弃、虐待动物的行为都应当为社会所不齿,都应当被视为是丧失公德的行为,但是对于他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巩富文:应尽快将快递包装纳入“限塑令”
(全国、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限塑令”在我国已实施10年,收效却甚微,“白色污染”仍然随处可见。尤其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发展,塑料餐盒、塑料胶带、塑料包装袋的消耗量迅速上升。
巩富文认为,应尽快将快递包装袋、塑料餐盒等纳入“限塑令”的限制范围。
他还提出,随着社会发展,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环保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比如,菜鸟、苏宁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圆通、申通、韵达等主要快递公司均有相应的举措推进绿色物流。
“但是,当前我国环保政策明显落后于公众环保热情,许多环保公益组织想更深度地参与环境保护却没有足够的途径。政府与企业、环保组织之间的合作在方式、范围、深度上都不够,政府在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限塑等环保活动方面的作用发挥还是很有限。”
他建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对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持开放、鼓励态度,应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发挥全社会合力解决好限塑问题。
教育
王怀军:培育公益组织关爱留守儿童
近年来,不少地方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站,学校、等也开展了大量的结对帮扶活动,但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严峻。留守儿童大多由老人抚养,长期缺少父母的亲情和必要的家庭教育,监护不力,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王怀军建议,从入学教育、户籍管理、考核考评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使留守儿童保护更加精准。大力培育社会公益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鼓励城市相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街道社区,通过对口支援、实习培训等方式支持农村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家庭、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站建设,强化学校帮扶、政府救济,更多地运用法律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杨帆:尽快启动《反校园欺凌法》立法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主任)
“据统计,校园欺凌发生率大概为33%左右。以我国在校中小学人数估算,我国遭受过校园欺凌的人数多达6067.18万人。”杨帆表示,校园欺凌的后果十分严重,部分未成年人因为无法忍受欺凌而自残。青少年时期遭受欺凌的人,成年以后患抑郁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4.8倍。
国际上对校园欺凌立法问题启动较早,如美国在1994年就通过了《学校安全法案》,英国也在2011年通过了《反欺凌行动法案》,日本在2013年通过了《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出台。
杨帆建议,加快制定《反校园欺凌法》,法律条文尽量具体、详实,、学校的管理规定衔接起来,形成部门、学校、家长、学生都知道、都会操作的防止校园暴力的操作手册。
她也希望能够建立反校园欺凌的全国统一服务热线,让家长和孩子们有一个快捷的平台和渠道。
文化
王效彤:文物保护应纳入公益诉讼范围
(全国、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王效彤提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虽然已经确立,但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
他建议,应注重归纳“两高”司法解释适用过程中的经验,及时发现和总结司法解释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权利义务、程序构建、相关配套制度,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意义的诉讼规则。在此基础上,适时推动制定《公益诉讼法》,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均纳入专门法律中。建议适当拓展监督范围,将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安全生产、规划许可、烈士荣誉名誉保护、文物保护等领域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纳入公益诉讼范围。同时,赋予检察机关相应的调查权,明确调查取证的方式、内容和保障措施。
体育
王励勤:提供更多体育场所 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全国、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副院长)
王励勤说,建设体育强国,不仅要抓好竞技体育的各项工作,同时更应该关心和支持群众体育的开展。
“乒乓精神、女排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体育不仅可以为国争光,去争金夺银,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
王励勤说,近年来,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成为社会新时尚,同时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人要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播正能量,要向身边人特别是青少年传授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努力让每个中国人都热爱健身、参与健身,共享全民健身的发展成果。
束昱辉:发展体育产业应秉承公益精神
(全国、权健集团董事长、天津权健足球俱乐部总经理)
束昱辉表示:“我认为中国的体育产业,应该全民参与、全社会关注,民营企业和国企共同努力,把它作为一种公益经济、公益产业来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这个企业要有益于社会,才有它的存在价值。企业的所有行为,不管是创造经济效益还是其它,都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经济发展还是应该以公益经济为主要思路。”
束昱辉认为,在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也要秉承公益精神的理念。“企业家要承担起这个责任,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希望全面参与。体育产业真的有太多的值得我们去遵循的地方,例如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健身强体、增强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是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
助残
邰丽华:建议设立“全国无障碍日”
(全国、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
邰丽华建议选定5月5日作为“全国无障碍日”。
无障碍设施是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扶手、沐浴凳、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等。
邰丽华指出,我国有些无障碍设施看着很美,但实用性还有待加强,应该设计得更加人性化。而要做到这些,除了主管部门,还需要全社会无障碍意识的提升。
因此她建议设立“全国无障碍日”,让人们无障碍的意识更加普及、深入,不仅仅是建筑等硬件的无障碍,还要有人与人之间理解、融合等“软件”的无障碍,达到彼此包容、分享、共融,让老幼病残群体充分享受到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中国慈善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