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养老方式> 真的不差钱但照样孤独,养老+宗教却让长者心灵不再孤独
  • 真的不差钱但照样孤独,养老+宗教却让长者心灵不再孤独
  • 2020-09-09 03:20:44
  • 序言

    话说老年人有“七怕”:怕死、怕病、怕花钱、怕被骗、怕没用、怕失眠、怕孤独,而这孤独呢最使人煎熬。能解孤独的秘诀可以实话相告,年轻的时候学会独处,喜欢上独处的乐趣,并培养成习惯之一。再一个选择就是等到老了,寄托于养老+宗教,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心灵不再孤独。如果你说有第三个选择,老子真的不差钱,那孔子早就说过你照样孤独吧。不妨且来看,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养老+宗教,如何让长者心灵不再孤独。


    我国老年人宗教信仰情况是怎么样的?


    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行流传的国家。、道教、伊斯兰教、,各大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都反映出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宗教信众中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并且数量持续增长。

    :转型社会宗教参与养老的模式研究(11YJA730008)课题组对老年人需求调查结果表明,大约43%的老年人感到孤独苦闷、寂寞无聊,有66%的老年人还有“活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另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在获得子女精神慰藉成为奢望的时候开始选择宗教。

    从老年人宗教信仰类型来看,老年人信仰的宗教的类型依次是: ( 60. 8% ) 、基督教( 16. 6% ) 、回教/伊斯兰教( 15. 6% ) 、道教( 3. 4% ) 2. 8% ) 。可见,在信教老年人中信仰的老年人所占比重最大,信仰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宗教信仰。



    从生命历程理论来看,中年时期人们生命历程中经历的子女成长、婚姻家庭、赡养老人、事业发展等状况,老年时期面临生理机能下降、社会和家庭地位下降、退休、丧偶、疾病、死亡等,这些事件对中老年时期人们的家庭、生活、工作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对生命历程中经历的变故寻找合理解释以及社会支持。宗教被老年人视为晚年应对危机的一种资源、机制和策略,宗教参与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潜在资源。

    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很复杂,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民族传统因素影响居第一,其次是本人或家人有病,再次是缓解压力与充实生活,第四位是结识朋友,第五位是他人劝说,亲人亡故婚姻不幸与好奇心驱使分别居第六位和第七位。

    可见,家庭民族传统、疾病与生活压力是老年人信仰宗教的三个主要原因。



    为什么说养老+宗教犹如同一个共生体?


    宗教参与养老是宗教社会服务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宗教在养老领域开展社会服务的一种实践活动。转型社会宗教参与养老,渗透到养老领域开展社会服务首先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高养老质量的需要。社会转型期,由于制度缺失、信仰迷失、道德滑坡,人心不古是一个普遍现象,老年人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他们希望能有一个幸福安乐的晚年,而宗教在精神慰藉、终极关怀等方面具有其他养老主体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宗教参与养老合情合理。

    宗教社会化程度与宗教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往往成正比。乐善好施、扶贫济困,为社会提供公益和公共服务是宗教界的传统美德,是宗教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宗教社会化的重要表现,更是宗教这一特殊社会组织生命力之所在。

    首先,宗教参与养老的理论依据是宗教作为社会系统的要素之一,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系统中承担着特殊的职能,扮演特殊的角色,这就是宗教的社会责任。

    养老是一项社会责任,不是仅仅依靠家庭这一传统社会设置就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类型日趋小型化,家庭背负的养老责任加重,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有了向社会求援的需求,再加上宗教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慈善性,因此,宗教适应社会需要,参与养老就恰似水到渠成。

    再次,宗教参与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宗教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其服务活动的内容广泛,从经济供养到日常生活照顾,从居住场所到精神慰藉,从亲情关怀到终极关怀,总之,从物质到精神,几乎可以涉及全部养老领域。

    所以,宗教参与养老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物质援助,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有人情味的关怀照顾,也可以医治疾病,帮助老年人恢复健康。

    最后,关注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宗教关注社会,传播世间大爱,彰显宗教的社会正功能的表现,也是宗教参与养老的目的。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转型社会中老年人的弱势地位更突出,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既是老年人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让每一个人都享受人类进步的文明成果是全社会的责任,当然也包括宗教。




    养老+宗教,在我国发展情况如何?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宗教以扶危济困、普世爱人为宗旨,自古就有服务社会的传统。中国传统的儒家孝道思想以血缘远近为依据,形成了亲疏有别的养老理念和以子女为赡养主体的“家庭养老”模式。主张“慈悲济世,利乐众生”;基督徒道德实践的核心精神是“爱人”,奉行“济世、宽容、忍耐、奉献”,要求教徒“服务人”“服侍人”;伊斯兰教主张“两世并重、两世吉庆”。宗教用神圣的方式解释生与死、现世与来世间的矛盾,化解生存和死亡的对立,克服对生与死的焦虑和困惑,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给许多老年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

    从理论上讲,宗教参与养老应该是全方位的。养老就其内容而言有经济供养、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宗教组织及宗教人士可以为经济困难的老人提供物质方面的援助,可以为鳏寡孤独的老人提供照顾服务、护理服务和亲情关怀,可以给弥留老人以临终关怀,可以为去世老人超度亡灵,也可以给希望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提供社会参与的机会,等等。显然,宗教养老服务活动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



    宗教机构养老受社会养老需求、宗教的慈爱精神和慈善传统、国家的社会政策、服务资源的供给、服务对象的主观意愿等因素影响。作为一种独特的养老服务方式,宗教机构养老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和积极的社会价值,但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政教分离是宗教世俗化的开始,意味着宗教走下神坛,面向百姓,融入社会。宗教机构并没有生活在真空世界,宗教世俗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由宗教组织主办或者以宗教机构、宗教场所为依托,由民间组织进行投资运营的养老机构也开始发展起来。

    比如上海“光启安老院”、青岛圣德老年护理院、潍坊养老院、晋江云水寺慈静敬老院以及北京松堂关怀医院等。早在1998年,福建省南平市梅山基督教堂凭借着“荣神益人”的信念和“作光作盐”的使命感,创办了南平市仁爱老人院。老人院以“博爱、忍耐、奉献、舍己”为院训,积极从生理、心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另外,福建省宗教界在开办养老机构、参与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积极的探索。比如,沙县吉祥寺养老院,、基督教快安老人院、以及福清市音西夕阳乐乐乐老人院、漳州市瑞竹岩大家庭养心苑等。

    北京天颐养老院体现出社会企业的特质,,是将“天主爱人”的价值理念落实到具体的社会服务上,是宗教信仰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因此具有实现宗教价值和公益价值的双重目标。有别于经济上依赖教会单一来源的慈善组织和附属机构,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天颐养老院,要想不再依靠教会补贴并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制定出合理的价格策略。因其受宗教精神和公益精神的双重约束,因此既要避免追求利润最大化,也要确保服务水平不下降,同时还要能够达到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形成永续发展的模式。总之,宗教社会企业就是要维系信仰、社会和市场三个范畴的有机作用与平衡发展。(未完待续)

    本文整理于赵立新、柏娜、赵慧、张文学、吴旭梅、卢福营、李沫、杜鹏、王武林等老师,关于养老+宗教方面研究的历年发表文章,各位老师研究成果读过即受益匪浅,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由衷感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推荐阅读

    养老院长必须了解的“八大”风险问题

    国家卫健委:未来老人照护的主体应是社区和家庭

    《居家老年人康复服务规范》已完成征稿,即将出台!

    1.76亿独生子女的养老焦虑: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行

    北京居家养老地方标准已立项,年内有望出台

    ,可我还是进了养老院

    长期业务合作:健康养老项目

    全程策划+全程筹备+全程销售+全程运营


    任老师  138 1199 8452

    曲老师  138 1125 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