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养老方式> 养老院是另一种美好的开始 真的!
  • 养老院是另一种美好的开始 真的!
  • 2022-07-16 19:42:47
  • 对老年人来说,他们要怎么面对自己的晚年?对年轻人而言,面对父母这一辈的老年人,需要怎么做?送父母去养老院,会被人说不孝顺;不送去养老院,那谁来照顾呢?现在的生活成本那么高,为了生活大家都得外出工作。


    照顾老人不该用道德绑架


    在照顾老人这个议题上,荷兰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典范,正成为各国争相模仿的对象,包括美国、瑞典、英国、日本等。因为它提出了一个概念——跨世代。


    在“跨世代”的养老院里,形成了一种模式:年轻人会来找老年人聊天,而这个年轻人未必是「嫌你啰嗦」的孙子。正因如此,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交谈,是否聆听。没有一种所谓的义务绑住,这样反而更容易成为朋友。

    ©九九康寿养老中心


    不靠义务维系,自愿照顾和被照顾


    对这些老年人来说,原本他们觉得余下的人生每一天都一样,打开窗户、关上门、吃吃饭、吃吃药,但一跟这些年轻人聊天,好像每天都是新的。


    如果这些年轻人失恋了,他们就会以长者的身份安慰:二十多岁的人失恋很正常,这个年纪遇到的人不一定会陪你走到最后,可能现在只是替别人照顾太太,将来彼此会变成陌生人或者好朋友,所以不必伤心。


    ©九九康寿养老中心


    付出亦是一种回报


    人口老化和平均寿命的延长,拉长了养老基金的支付年数;少子化和年轻人越来越晚进入职场的趋势,促使养老基金的缺口变得越来越大;雪上加霜的是,许多养老基金的投资还受到金融海啸的重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是健保体系公认最完善的荷兰,都必须把退休年龄延长至 67 岁 3 个月,以此来为人口老化做准备。


    伴随高龄社会而产生的便是最棘手、最复杂的长照问题。


    “我想让老人们可以在一天中微笑,除了安全之外还可以开心,而不只是吃药。”荷兰德芬特镇一所“跨世代”养老院的院长 Gea Sijpkes 说,她希望自己经营的是一个快乐的业务,让老人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新故事、新经验,然后与子女们分享。


    ©九九康寿养老中心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走。所以,在终点之前,不仅要好好地活着,还要开心地活着,不得不说养老院是另一种美好的开始。



    北大教授钱理群卖房入住养老院


    钱理群被誉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2015年7月初,一则“钱老正酝酿入住养老院”的消息传出后,,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对于养老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但记者昨日获悉,钱老早已经卖掉了原来的房子,于今年6月底入住了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


    钱老表示,早在2014年他就有住养老院的想法,他跟老伴也慎重考虑过,住进养老院也是希望能借此避开很多琐事,专心进行写作。他们最终选择的这个养老社区,房间100多平方米,每月住宿费大约要2万元。为此,他和老伴卖掉了原来的房子。

    钱老说,他的很多学生反对他卖房住养老院,但这只是他和老伴个人的选择,卖掉房子去“租房”养老,也是他能够承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就是我的想法。”


    告别琐事专心写作。钱老说,以前他不怎么锻炼,搬到养老社区后开始锻炼了。现在只用做3件事儿就行了,第一是休养身体,第二是写作,第三是跟朋友聊天。


    让钱老非常满意的是,养老社区里吃饭很省事儿,到点儿就能吃饭,不用他和老伴操心。钱老说,自己是一个写作欲望非常强烈的人,搬入社区最大的好处是,社区为我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到这里来,我可以不用操心琐事、集中精力写作。”


    钱老说,基于上述好处,他决心卖房入住养老社区,“我认为我是适合养老院生活的。”他说,自己是一个不太合格的居民,目前跟其他住户还没有特别多的交往。“我只是天天自己在这里写作,好多十年前想要写的东西,到这里就写出来了。”钱老说。


    钱老同时透露,自己在养老社区早上7点就起床,每天要看5张报纸,上午10点多便开始专心写作,平均每天能写2000到3000字,但现在还没考虑发表,“以后有机会再说。”



    ———— / END / ————



    更多精彩:

    ,可我还是进了养老院

    “我还没死,但已经住进了棺材里”

    养老院里的青春 看哭了

    “跟保姆到农村”是不错的养老方式

    新西兰无孝子,那里的养老,看完别哭

    全世界养老体系面临破产 日本养老危机只排第二

    被欺骗的中国知青一代 为何现在养老也成了大问题?



    总编:马驰 | 编辑:李蛋

    重庆汇橙养老公司媒体工作室出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