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养老方式> 【第二期】医养结合(二)之 “养”:中国养老院为何冰火两重天
  • 【第二期】医养结合(二)之 “养”:中国养老院为何冰火两重天
  • 2021-10-26 21:55:03

  • 信息来源:健康中国观察


    一边是“明星”养老机构里人满为患,很多老人为求得一个床位正在焦急地排队等待中,另一边又是郊区和农村的养老院里却无人问津。目前,全国养老机构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

      2013年发布的《发展统计公报》,从2008年到2013年,我国养老院床位数从235万张上升到474.6万张。将近50%的增长率凸显着我国养老院的巨大需求,但是分布不均、质量不齐,光是大幅度的数量增长远远满足不了老人们的需求,更急需的是有质量、有温度、有保障的养老院。


    北京最火养老院竟要排队100年


    01

    “北京最火养老院,竟要排队100!”这是北京青年报2013年对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报道。现在该养老院的状况已有所缓解,但位于乡镇郊区的养老院则可用门可罗雀来形容,常常看到超市门口有人员在派发宣传单却无人问津。我们有养老院,但是同样是养老院,为何差别会这么大?

    根据2014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仅为20张左右,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老年寿命不断延长、照料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而与此伴随的是家庭规模缩小、照料功能弱化,老年人从家庭中可以获得的养老资源在逐渐减少,对社会养老资源的需求明显加大。

    之所以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首先是有些养老院具备专业的医疗护理能力,包括医疗设备和具有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而有些养老院只单纯提供食宿,医疗条件不具备,甚至生活条件也很简陋。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生活自理能力和慢性病患病状况是衡量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指标。对于能自理的老年人对于养老院的要求不会太高,但是对于有慢性病或者高龄老人来说就需要有医疗条件和人员护航。满足基本“吃喝住娱”是养老院最基本功能,有了医疗护航才是合格的养老机构。

    类似的养老机构还有北京市金融街老年公寓,该养老机构拿出了700平米土地用于引进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与999急救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一辆999救护车和一名医生及一名护士24小时在公寓值守。若公寓内老人突发疾病,甚至可以一分钟以内到达社区医院。把老人安排在这样的养老院,有个大病小灾的做儿女的才能放心。


    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院更受欢迎


    02

    除了医疗条件是个门槛,地域差别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对于城市老人,很少愿意选择去偏远郊区乡镇的养老院,而更愿意选择在市中心位置、交通便利的地区入住。很多人认为,人老了可能愿意去郊区人少、环境清静的地方,但是忽略了家人探访照料、去大医院就诊的便利程度。老年人即使在养老院,也是非常愿意儿孙常来陪伴看望的,但是距离太远就会给探访增加难度。而老人一旦生病,从郊区再赶往市区大医院,路途遥远很可能耽误病情。

    不能忽略的是老年人的特点,就是在晚年生活常常是生病和生活并存。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孤寡老人,他们不是单纯的有个地方提供三餐、娱乐和住宿就行了,还需要相应的医疗设施配套甚至是长期护理。在养老院中,对于有慢病的老年人如果能够提供相应的医疗护理设施和人员,比如吸痰、导尿、物理康复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要。

    子女因工作忙无暇照顾老人,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空巢”老人不在少数,很多人只有选择依赖医院的照料;另外医疗保险规定,住院报销比例高于门诊,部分老年患者也认为住院更加划算,这样相当一部分老人愿意长期在医院占住一个床位,主要目的是养病而不是诊治,相当于把医院当成了养老院,造成医院负担过重。真正的养老院入住率低,而医院却替代了养老院部分“养老”功能。

    所以,面对庞大数量的老年人,全都居家养老不太现实、医院养老浪费医疗资源。这就需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养老院)来共同承担。

    据媒体报道,安徽颍上县协和老年公寓,只入住了65位老人,入住率只有不到一半。农村老人大多数不愿意去养老院,传统观念儿女养老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是郊区乡镇办的养老院软硬件设施远远不如市区的养老院设施完善。洗澡、住宿、饮食,这些生活日常的需求都达不到满足,老人肯定不愿意去养老院生活了。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农村敬老院主要是为了五保老人设置的,但五保老人分布分散,而且很多老人还是倾向于住在家中,这也导致了一些敬老院空置率高。

    由于养老设施的参差不齐,养老院收费价格也差距很大。以北京为例,记者在一家民营的养老服务咨询网上查询到,北京养老院的价格从几千元到一、两万元的收费不等,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把养老院分了“三六九等”。 20153月,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公办养老院的接收对象,只有满足条件的4类老人才可随时入住,且由政府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

    这一规定也意味着只有在确保4类老人优先入住后,剩余的公办养老院床位才可向社会开放,以市场价格接收失能和高龄老人。若不处于失能或高龄(80岁及以上)状态,只能入住民营养老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燕绥教授认为,由于目前民营养老院的用地、税收、政府补贴等方面均缺乏相应规划,因此相比公办养老院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民办养老院的收费要高一些。价格也是老年人选择养老院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公办养老院价格便宜还有医疗配套设施,自然吸引了大量的老年人选择居住。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从家庭养老为主向社会养老为主转变是养老模式演变的基本趋势,也就是说每个老人都有可能也都应该有能力进入养老院度过晚年生活。符合需求、医疗条件好的养老院不该发展为专门为贵族服务的豪华养老院,条件简陋、位置较偏远的村镇养老院也不该是五保户专利。我国养老院最好的发展是拒绝“漏斗式”模式,而是应该更好的像“梭子状”发展,把中间阶层、中等价位的养老院扶植起来。


    调格局做好职能区分


    03

    有一种说法是“公办的住不进去民办的住不起”,这是对目前养老院的一种描述。公办养老院地理位置优越,设施较齐全,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民办的位置要么多在郊区农村,要么条件很差,只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满足不了照护需求;要么价格昂贵属于豪华型养老院,但又不是一般居民能担负的起的,水平层次不齐。

    老百姓选择养老院一看服务二看价格,这是刚需。含有医疗设备的、价格合适自然是香饽饽,而这往往是集中在公办养老院,但是面对庞大的养老人群,国家完全承担起养老院的公办职责压力太大,经济上也负担不起,这就需要民办养老院来补充。公办养老院更多的是起到一个社会养老“兜底儿”的功能,对于那些失独老人、高龄孤寡老人、特困老人这些特殊的老年群体。

    民办养老院进不起不愿进,公办养老院不够用,这就造成了老人选择养老院的局限性很大。因此,应该着重调整民办养老院和公办养老院的职能分工。

    按照《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0-2020)》,到20204%的老年人要在养老机构养老。但是,养老床位与这一发展目标和群众的需求相比仍存在差距。:土地供应将优先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在新城规划中将多建养老场所。

    早在2013年,,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明确了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等政策,但据报道,很多地方民资要想顺利进入养老服务业,仍有“肠梗阻”。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土地租金与房屋建设费用高昂,让不少民资退却。尽管国家有政策补贴和扶持,但是力度着实有限,而且很多在实施过程中打了折扣。

    此外,民办机构也有要个准入机制、规范指南、行业标准才行。:“民办养老院只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点,更多的是需要政府与社会资源共建养老设施。在上海,市区两级公办养老机构在30家左右,只占全市养老机构的5%。民办机构目前在获得少量资助的情况下自主运行、自负盈亏。”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还是需要进入合规合适的民办养老机构。


      本期编辑:王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