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养老方式> 空巢老人调查: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 空巢老人调查: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 2023-06-05 13:39:33
  • 每日一悟
    分享情感、生活、职场、的智慧! 让你每日一悟!


    本文选自作者豆瓣阅读专栏作品:《我在这世上太孤独——空巢老人调查》https://read.douban.com/column/1734742/

    作者:弋舟,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巴格达斜阳》《蝌蚪》《跛足之年》。


    四年前,作家弋舟做了件让人肃然起敬的事情。


    “空巢老人”,我们对这个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词,可能仍有距离感。但弋舟开展了一项关于空巢老人的写作计划,利用一整年的时间,走街串巷,深入乡间,聆听并记录下了二十多个垂暮的故事,真实地描绘出当下中国社会,老人们的生活现状与内心世界。



    1


    李老今年七十岁,老伴儿六十八岁。


    退休前,李老夫妇都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培养子女的问题上,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优势。


    夫妇俩的两个儿子,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在世俗意义上,有这样的两个儿子,对于任何家庭的长辈来讲,此生都应当算是功德圆满了。而“功德圆满”,也是李老在接受我采访时,除了“理性”这个词以外,最喜欢说出的词语。


    但是在我听来,这四个字从李老嘴里吐出,却并不尽是欣慰的情绪,相反,多多少少还有些自我劝慰式的唏嘘。



    两个儿子远居北京,李老夫妇的老年空巢生活,过了将近有十年了。


    起初,一切似乎都还和谐,充裕的养老金足够老两口安度晚年,那段时间,两位老人还经常出门旅游,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对在抚养子女上“功德圆满”的老人,却越来越感受到了垂暮生命的重荷。


    两位老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尤其到了最近两年,更是每况愈下。李老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老伴儿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日常生活中,老两口是彼此的医生,一个替另一个量血压,一个监督另一个按时服药。

    老两口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其中的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都没力气将对方背出家门,而且,另一个也势必会跟着累倒。


    这种担忧在今年年初得到了证实。


    当时李老的心脏病突发,幸亏邻居帮忙,打电话叫来了 120 急救车。老伴儿则被单独留在了家里,可就在当晚,老太太突感眩晕,倒在了地板上。那一刻,她认为自己要完了。


    就这样躺在冰冷的地板上,她始终不敢动,更不敢睡着,她怕自己一旦睡着了,就再也不会醒过来了。等到第二天,邻居发现了,也是喊来了120,后脚跟着前脚,把老太太也送进了医院。


    这件事情发生后,李老夫妇的空巢生活正式敲响了警钟......


    (以下为李老先生的自述)


    2


    我们不是没有想过去北京和儿子一起生活。以我们俩的收入,即使生活在北京,也不会给孩子们增添太多的负担。但是北京的情况太特殊了。


    孩子们除了北上广,在任何一座城市生活,我和老伴儿的晚年都不会遇到今天这样大的困难。


    两个孩子目前在北京生活都算稳定,也都买了自己的房子,这样已经算是功德圆满的事了。但要说宽裕,却绝对算不上。两个孩子买的房子,都是一百五十平米左右,合计下来,这两套房就将近一千万了。


    买完房子,他们的人生基本上就被套死在那一百五十平米上了。因为太不容易,孩子们的心理上,就格外爱惜自己的小家庭、小日子,这种心理,也可以说是自私,但我和老伴儿都能够理解。


    按说一百五十平米,除了他们各自的一家三口,也够住下我和老伴儿了,但孩子们谁都不主动开口请我们去住。


    有一年过年,全家人都在,两个儿媳妇用开玩笑的方式互相说:


    “现在国家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标准是三十平米,如果咱们谁家再挤进两个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线以下了。”


    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和老伴儿当时只能相视苦笑。


    也许生活在北京,这条小康线就是孩子们潜意识中的一个底线,击穿了,在心理上就是对于他们人生价值的否定。他们好不容易在北京立了足,过着还算体面的小康日子,我们不能去扰乱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成功的心理抹上一条阴影。


    而且一个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对私密些的空间,这个观念我们老两口也是有的,让我们和孩子们挤在一起,我们也会替孩子们感到不便。


    还有个办法,就是我和老伴儿在北京租房住。可是怎么盘算,这样都不可行。即便我们住在北京了,儿子就在身边,可日子一样是我们老两口自己过,还是空巢家庭,顶多周末的时候孩子们能过来看一眼。这样就等于是白白花了一笔冤枉钱。


    思前想后,唯一的出路还是我和老伴儿独守空巢。


    3


    对于暮年的生活,我们不是没有做过设计。可现在看,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我们的想法都太过乐观了些。


    当年我们退休的时候,想着自己老了,绝不拖累孩子们,我们老两口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自从他们考上大学那天起,就已经是“功德圆满”了,从此,在彼此的义务上,都不做强求。


    那时我们想,我们在自己的老年,依靠自己不薄的退休金,可以游山玩水,完全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直到老得哪儿也去不了的时候,就找一个小保姆伺候我们。


    起初一切都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着。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游山玩水的日子没有过上十年,计划就完全被打乱了。


    我们没有料到,自己的身体垮得会这么快。年轻的时候做科研,玩命加班的时候太多,身体留下的亏欠很大,这一点,算是个变量,我们没有计划进去。




    怎么办?只有终止云游四方的日子了,提前进入请保姆的程序。


    可是,真的开始请保姆时,我们才发现自己太幼稚了。在我们的思想里,花钱请人为自己服务,就是一个简单的雇佣关系,只要付得起钱,一切就会水到渠成。


    谁能想到,如今请保姆难,居然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了。


    我们最先找了家政公司,伺候两个老人,对方给出的要价是每月三千元。这个数目虽然也在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但还是让我们有些小小的惊讶。


    在心理上,我们认为价钱是高了些。老伴儿有些想不通,我还给她做了做思想工作。我说既然是市场化了,这个定价一定就是市场自我调节出来的,是被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而且通过这个价格,就看得出如今老人对保姆的需求有多大,正是因为供不应求,所以才导致出了这样的价格。


    这就是现实,我们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购买服务,只能接受如此的定价。


    好不容易,老伴儿的思想工作做通了,第一个小保姆被请进了家门。


    4


    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吗?远远没有。


    购买保姆的服务,这种交易方式,远远不像我们购买其他商品那么简单。购买其他商品,基本上还有个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在里面,但购买家庭养老服务,这里面的不确定因素就太多了。


    我们老两口也是自认有修养的人,但是这个小保姆为我们提供的服务质量,的确难以容忍。于是又换了一个,每个月还多给出五百块钱。但是随着付出的价格抬高,获得的服务质量与预期的落差反而更大了。


    就这样接二连三换了四个保姆,最终不约而同,我和老伴儿都决定不再尝试这条路了。反之打算,在我们还能动的情况下,彼此照顾对方。


    我们都是学理科出身的,不会感情用事,任何决定,都是经过理性推理出来的。


    但是现在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理性思考的确有侥幸的成分在里面。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更是个不可估算的变量,这一点,我们一厢情愿地没有计算在内。



    发生在老伴儿身上的危险,让我知道了,现在身边有个人还是非常必要的,起码不会让我们在突发险情的时候坐以待毙。


    上次老伴儿被救,是因为我们防患于未然,留了一把钥匙在邻居家里。邻居很负责任,我住院后,就担心我老伴儿一个人会有什么不测,一大早敲门问安,没人应门,这才开门看到了躺在地板上的老人。


    这种侥幸的事还敢再重演吗?不敢了。


    现在我和老伴儿又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住院两个人必须一同去,反正以我们现在的身体状况,任何时候都够得上住院的条件。


    我想啊,也许我们最终的那个时刻,会是双双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彼此看得见对方,一同闭上眼睛。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的确就是功德圆满了。


    5


    现在孩子们是什么想法?


    他们当然很着急,可也只能劝我们再去请保姆。


    孩子们总以为我们是舍不得花那份钱,根本体验不到这种买卖关系如今的混乱——


    不是你支付了金钱,就一定能够换来等值的服务。


    他们不知道,这种“等值”的要求,更多的还是指人的良心,是良心和良心之间的换算。可如今人的良心,是个最大的不确定值,最难以被估算和期待。


    我们住院后,两个孩子都回来了,其实用不着,他们回来,并不能改变我们需要救治的这个事实,而且,也给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当然,这是理性的看法。但这一次我不这么认为了,当孩子们出现在病房门口的时候,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那一刻,我居然有些伤心,就好像自己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一样。


    老伴儿更是哭得一塌糊涂,孩子们越安慰,她哭得越凶。好在我还算比较克制,如果我也落泪,孩子们会感到震惊的。我从来没有在两个儿子面前掉过泪。


    孩子们不会理解他们的父母怎么会变得如此脆弱,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一样,也一定是难以理解如今的自己。




    在医院陪了我们几天,看我们的病情都稳定下来了,孩子们就回北京了。他们太忙。


    是我让他们回去的,有生以来第一次,我在理性思考的时候,感到这么违心。


    孩子们走后,我和老伴儿突然变得特别亲。不是说我们以前不亲,是这次事情发生后,我们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的情绪变得空前浓厚。


    我们俩的病床挨着,各自躺在床上,伸出手,正好可以牵住彼此的手,我们就这样躺在病床上手拉着手,连护士看到都笑话我们,说我们比初恋的情人还要亲密。


    护士说得没错,我和老伴儿年轻的时候,好像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情重。这就是相依为命啊。


    我们手拉着手,各自还吊着液体,我觉得液体滴进我们的血管里,就融合在了一起。我还和老伴儿开玩笑,说这种感觉真好,就好像我们两个人都输进了双倍的药物,你的我也用了,我的你也用了,我们这次住院算是赚到了。


    在医院里,我和老伴儿商量了出了下一个决定——我们住进养老院去。


    出院后我们立刻考察了一下,有几家养老院还是不错的,比较正规,主要是管理相对严格,毕竟是有那么一个机构,为老人提供服务的人员,有组织的管理,这样一来,就杜绝了老人在家养老,保姆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的可能。


    你要知道,老年人的状态决定了,在私密的空间里,相对身强力壮的保姆们,他们绝对是处于弱势地位的。


    我们看中的那家养老院还提供家庭式公寓,就是一个小家庭的样式,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我们并不需要过集体生活,每天服务员会送来三餐,自己愿意的话,也可以自己做饭,医务人员会随时巡视老人的身体状况。


    当然,收费比较高,一个月我们两个人需要交纳六千块钱。这个价格我认为是合理的,吃住、医疗保健都在里面。


    入住手续我们已经办好了,现在只等养老院的通知。这家养老院的公寓房很紧张,需要排队。


    去养老院,看来就是我和老伴儿的最后一站了。


    6


    也许真的是走到人生的尽头了,这段日子在家,我和老伴儿总觉得是在和什么告别,情绪上不免就有些低落。


    每天收拾收拾东西,等到夕阳落山的时候,我们老两口就坐在阳台上说一些过去的事情。


    这套房子我们住得并不是很久,退休前才换的,也就住了十年左右的光景,可是如今就好像是人生前一个阶段的最后一个驿站了,从这个门走出去之后,我们的人生就该进入落幕的倒计时了。




    我们这一辈子,传统观念不是很重,自认为我们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应当是各自独立的,可是如今看来,人之暮年,对于亲情的渴望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老伴儿现在特别思念孩子们,我也一样,这些日子突然想起的就总是两个儿子小时候的样子了。有时候还会有些错觉,好像看到他们就在这套房子里玩耍。实际上,我们搬进这套房子的时候,他们早已经在北京落户了。


    前两天我和老伴儿做了一个大工程,就是把孩子们从前的照片都整理了出来,分门别类,按照年代的顺序,扫描进电脑里,给他们做成了电子相册。我还买了两部平板电脑,分别给他们储存了进去。我想,有一天,孩子们也会开始追忆自己的童年吧。


    这也是给我们进养老院做的准备工作。


    要离开家了,我和老伴儿想了想,需要从这个家带走的,好像并没有太多的东西。除了我们的养老金卡、身份证件,好像唯一值得我们带在身边的,就只有孩子们的照片了。人生前一个阶段积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我们都带不走,也不需要带走了。


    你看我的手机,屏保就用的是两个儿子大学毕业时穿着学士袍的照片,我老伴儿的也一样,不过是这俩小子光屁股时的样子。


    还有一个决定,应当算是我和老伴儿最后的决定了。这个决定我们谁都没有说,只是彼此心照不宣。


    那就是:如果我们中的一个先走了,另一个就紧随其后,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以承受一个人的老年,一个离世,另一个绝对无法独活。那样实在太孤独了,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我不认为这是不人道的,相反,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此生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理性。



    记得点赞!喜欢就转走收藏吧~


    每日一悟
    分享情感、生活、职场、的智慧! 让你每日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