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和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一样,加拿大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不论城镇、乡村,白发苍苍的老人比比皆是。受社会环境影响,许多老人家里早就“空巢”,子女难得有空来看望一下。在中国,这些老人或许会成为儿女最牵挂的“负担”,子女为了尽孝道不舍将父母送进养老院,但又苦于工作忙碌、家庭事务繁多而无暇照顾老人们。面对同样的问题,加拿大的老人们为了打发时间、排解寂寞、进行了多种尝试。
1.各自独立
家庭养老并非养老的主流形式
和许多欧美国家一样,加拿大根本没有“儿女养老”这一说。在加拿大乃至整个北美,家庭养老都并非养老的主流形式,父母无需补贴成年子女,而子女一般也不赡养老人。加拿大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但没有继续供养成年子女的义务,法律上也未规定子女必须赡养老人——作为福利国家的居民,加拿大老人主要依靠自己的退休金、老年金和社会福利生活。
子女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日常自然是各忙各的,一些子女会经常抽空去看望父母,但也有人不这样做,这未必意味着关系的疏远。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其晚年生活和国内老人有较多相似度,他们会把很多时间用于做家务、带第三代。加拿大大多数省份规定12岁以下孩子不能独处,学校又普遍下午两点半左右放学,因此很多和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担负了接送学龄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工作,加拿大的中小学普遍没有封闭式校园,放学后15分钟内学生必须离校,如果没人接就只能去上收费高昂的“课后班”。
不过即便这些和子女同住的老人,往往也单独开伙,甚至“各立门户”。在温哥华、多伦多等地有一种很流行的独立屋,楼上楼下各有单独的门出入,厨房和厕所也各有至少一套,这类独立屋要么是用于出租,要么就是老人住楼下、子女住楼上。事实上许多这类同住的父母和成年子女,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相处,也近乎房东和房客的关系,其中有一些父母真会向子女收房费、水电费和伙食费,当然,不是所有的。
卖掉退休前住的房屋 搬去公寓
如果不和子女同住呢?许多老人首先会卖房——卖掉退休前住的独立屋等大房,搬到公寓去住。除非大富大贵之家,加拿大老人通常不会把物业等资产留着传给子女,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重税的缘故,但远不是全部:大房每年要交很多地税和不菲的水、电、煤气费用,且要花很多力气打理(比如温哥华许多独立屋都有前后院和大片草坪,如果前院草坪长时间不剪,被投诉到市政府就可能吃罚款,而剪草对许多老人而言早已力不从心),而公寓费用低(许多加拿大公寓只收一笔固定水费和煤气费,用多少都不会加钱,且只交物业费不用交地税),又有专门的人关照,如果是特定的“老人公寓”更有专门的食堂、活动中心和定期走访的社区护士,对老人而言当然方便得多。
笔者的左邻右舍原本都是西欧裔老年人,是所住独立屋的“第一代房主”(北美大多数人是购买二三手住房,第一代房主则是建房时即入住,在独立屋屋主中极少见),在当地住了大半辈子,2014年和2015年,两家屋主自感年事已高,双双将独立屋出售,一对夫妇搬去“老人公寓”,卖房所得成了“私人养老基金”,另一对夫妇则搬到温哥华岛(加拿大西海岸最大海岛,但温哥华市并不在岛上)和小儿子一起生活,但财务上依旧独立,卖房收入同样用于自己养老。这两位邻居的选择,在加拿大老人中具有代表性。
2.外出工作
选择“工作式养老” 直到干不动
有一些身体和精神都很旺盛的老人会选择“工作式养老”。从2008年1月1日起,加拿大所有公营机构都取消了原定65岁的强制退休年龄,许多省份则索性取消了所有公、私营单位的强制年龄上限,也就是说,只要雇主愿意继续雇佣,愿意干到多少岁退休都行。加拿大的退休金包括养老金(CPP)和老年金(OAS)两大块,都是按工作年限来发的(比如足额CPP的发放标准是从事固定职业满40年),只要到了年限,不管实际上是否真的退休都会照发不误,因此“工作式养老”的老年人往往既拿着足额工资又领着退休金,手头很宽裕,日子过得也很潇洒。
笔者妻子的一位工作合作伙伴是做船务代理的,71岁了,却干劲十足,毫无歇一歇的意思。据他介绍,他满65岁时曾“真退休”,但在家呆了不到3个月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习惯了每天去办公室和拜访客户,闷在家里完全无法适应”,于是打电话给老板试探,老板正为找不到顶替他的人发愁,一听大喜很是欢迎。当然,这种“工作式养老”只能是一部分老年人的选择,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会选择回家歇着的。
3.酷爱公益
惟恐被看作“没用” 积极做义工
老年人平常靠什么打发时间?看电视是最常见的,如今是网络时代,上网、“泡手机”的老年人不少,也有些老人喜欢较传统的活动,如织毛衣、填字谜游戏等。户外活动是加拿大老人很喜欢的,加拿大公园多,一般都不收费,慢走、远足或登山是老年人普遍喜欢的活动。加拿大地广人稀,老年人怕寂寞,喜欢扎堆,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等场合都有各种适合老年人参加的活动,比如打牌、下棋、合唱、玩桌球或桌上足球、桌上冰壶等,都很受老年人欢迎。
加拿大人酷爱公益,老年人也不例外,和年轻人不同,老年人时间多,且惟恐被人看作“吃福利”、“没用”,因此参与社工、义工的热情特别高,各种各样的公益场合,最常见的义工不是老人就是未成年的孩子。
加拿大并没有驾照年龄上限或驾照年检,只要身体适宜,又有驾照,多大年龄都可以开车出门,因此身体健康的老人出行很方便。如果开不了车,可以乘公交,65岁以上老人在大多数城市都能免费搭乘公交,且加拿大所有公交都是“无障碍”的,轮椅或代步车可直接开进车厢,再由司机或其他乘客帮忙固定在地面上。
4.依靠机构
生活不能自理 选择住进养老院
如果身体状况不佳,生活不能自理,那么该怎么办?加拿大普遍没有“子女养老”的风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通常选择住进养老院,用卖房的钱加上各项社会福利,一般足以负担公立养老院的全部费用。但加拿大公立养老院僧多粥少,会优先照顾重点对象和穷人,其他老人等候时间很长,如果等不及,就只好花大价钱请上门服务的护工,或去收费不菲的商业化养老机构养老了。
养老院尽管照顾周到且有很多同龄伙伴,但缺乏隐私,缺少家的感觉,如果亲属不能常常去探望,老人们就容易寂寞,因此很多中小学和社会团体都会定期组织义工(主要是青少年学生,也有社会人士)去养老院,帮忙做些杂务,代写代读家信,表演一些节目,分发一些慰问品,或仅简单和老人们说说话。
许多老人都很看重这些活动,把它们当成盛大的节日。,年过九旬后住进养老院,每逢学校孩子们去做义工、表演节目,,挂满勋章,坐在轮椅里静候孩子们的到来。
加入朋友圈 把“空巢”变“乐巢”
英国单亲母亲玛里昂·麦克基瓦里忙碌了26年,终于最小的女儿也上大学,离开家了。这位52岁的母亲却突然不能适应自己的生活了。玛里昂回忆说,在养育四个孩子的时候,她几乎没有哪怕一秒钟的个人时间,就算打个电话也要计算时间,因为她要送这个去踢球,再给那个准备演出服,还有娃要提前吃饭,一点差错都不能出。
现在孩子们各自独立了,玛里昂惊讶地发现洗衣机里只有自己的衣服了,几个碗碟一下就能洗好,她不再需要忙着清理床下的零食袋,不用临出门前还要帮一个孩子找齐颜色相配的袜子。玛里昂坦率地说,她本该轻松,但是头几天安静的日子让她觉得像丢了钥匙一样惶惶不安。
幸好身边不少已经“空巢”的朋友接纳了她,并且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很快玛里昂不仅比以往更专注地工作,业余时间也找到了乐趣。她报名参加社区的舞蹈班,学习交际舞和现代舞,回到家里,还打开音响设备,继续练习。几个月过去,玛里昂不仅享受到了跳舞的乐趣,还成功地甩掉了身上的赘肉。
玛里昂的另一个“收获”,是在儿女离家后重新获得了遥控器的使用权。现在她可以斟上一杯红葡萄酒,在沙发上舒服地坐下,拿起遥控器找自己喜欢的节目安心看下去。耳边再不会有孩子们的争吵,为了你要看卡通,他要看体育闹成一团。为了给孩子让路,她已经几十年没有欣赏喜欢的“探索频道”的节目了,如今“空巢”以后,玛里昂回归自我,再度成为“粉丝”,还时常与朋友交流观后感。
联系我们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北京财富中心A写字楼601室
电话:010-8820-2888
上海:黄浦区龙华东路818号海外滩金融A1201室
电话:021-6266-6521
深圳:南山区滨海大道新海宜·易思博大厦1001室
电话:0755-2641-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