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轮”、,却在全球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被联系到了一起,并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
首先,是一则相对乐观的信息。据说一位来自美国新泽西州,89岁老太太比阿特丽丝·穆勒,从2000年起,已经在世界上最著名的豪华游轮“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上住了近9年,成了这艘船的“永久居民”。老太太不是因为痴迷于游轮旅游,而是想在游轮上养老,她的理由是:这里不仅“价格公道”,更重要的是这里“人气旺”,要比家里和养老院好得多。据称,老太太在游轮上的费用与好的养老院相比所差无几,而在游轮上,她能够享受到“超五星”的服务,再也不用为诸如整理房间、洗衣服、做饭等生活琐事烦恼,能够专心致志地享受生活,比如写写回忆录,听听音乐,看看风景。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她不被认为是“老人”,甚至是“病人”,她是一个游客,每天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谈天说地,给旅途寂寞的人以安慰,体现自我价值,每天都可以看到精彩纷呈的各种演出,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船员和服务员都把她当作亲人,和睦相处,相敬如宾,相亲相爱,其乐融融。她甚至想到了死,在游轮上,死了之后,游轮会为她举办一场隆重的海葬,既体面,还省去了许多“后顾之忧”。
其次,是一则相对伤感的信息。据报道,,在那里度过余生。随着社会的快速老龄化,许多老人,特别是老年妇女,面对老龄生活,尤其是丧偶之后,离群索居,孤单寂寞,生活琐事,不堪重负,于是,就选择了通过故意犯罪,。,,导致医疗成本超过了60亿日元,较10年前上升了80%,同时,每到晚上,,导致许多看守的工作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三年。对于老人而言,,除了名声不好听以外,没有什么不好的,,她们不愁吃不愁穿,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人可以聊天,至少是可以找管教人员“汇报思想”。她们认为虽然这里没有自由,但到了这个年纪,自由也没有什么用,住养老院的人,其实也没有什么自由。,她们感到放松、舒适和恬淡,,也被认为是一种认可、享受和寄托。她们认为,,乐此不疲。
我国很快就要进入全面老龄化的时代,“如何为中国的老人养老”,无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和世纪性挑战。难就难在人口基数太大,难在抚养比失衡,难在未富先老,难在社会保障还不够充分。但时间不等人,老龄化也不等人,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论证和犹豫,因为,中国的老人不可能去住游轮,他们住不起。,这不是“住不住得下”的问题,而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悖,那么,中国的老人“何处去”?
一是养老院。目前,人们更多地关注高端的养老院,但就社会而言,更多的需求是中低档,老百姓住得起的养老院。这些养老院建设面临着收费相对低,投资周期长,流动性差等难题,“入住期权”是破解难题的一个可选方案,即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标准,构建“入住期权”的概念,同时搭建交易平台,确保流动性。专业养老机构通过出售“入住期权”的方式获得建设资金,解决流动性问题,同时,解决了入住率不确定难题。保险公司通过购买“入住期权”投资专业养老机构,获得“实物给付”的养老院入住权益,并作为保险产品提供给客户,省去了自己建养老院的种种“烦恼”。同时,个人也可以通过平台,为自己购买“入住期权”,解决养老的后顾之忧问题。
二是家庭和社区养老。就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情况而言,家庭养老仍然是最基本和主要的养老模式,但家庭养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抚养比,是“空巢老人”问题,因此,社区养老设施,包括虚拟养老院建设应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物业保障问题。国家应当通过法律法规,要求所有的开发商在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必须预留一定比例的养老用房,作为日后托老所、虚拟养老院的公共用房。同时,要重视、鼓励和扶植养老科技事业的发展,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开发机器护理员、适老家居环境和远程控制系统等,为应对老龄化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人力不足问题。
三是商业养老保险。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养老保险就成为重中之重。首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重点是解决收支平衡、制度稳定和提高替代率等问题。其次,高度重视企业年金的发展,要特别注意避免以给企业减负的名义,降低企业年金的缴费比例,导致积累不足和水平低的问题。第三,要真正将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放到一个重要位置,要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不仅是延税,更要采用减税和免税等政策,有效激励居民投保商业保险的积极性,为自己养老建立资金准备,提高综合替代率,确保社会稳定。
来源:王和空间